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明生傳 > 第393章 東江亂起

明生傳 第393章 東江亂起

作者:庸石君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16 00:15:30

-

[]

能有什麼良策?忍著!

強盜麼,搶到搶無可搶自然也就走了,難不成還能定居?

不過林丹汗這廝確實不地道,搶米搶錢也就罷了,為毛要搶人,你家有米去養?

大同一場洗劫,擄掠數萬眾,邊軍如綠毛龜一般縮進城池中,一句混混鬥毆般的罵街也不敢放一個。

及至韃子大搖大擺出關,纔出得城來,拿著刀槍歡送一番。

也是難能可貴,慫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當然,戰報卻是另一番說辭,無非是大同軍作戰如何堅苦卓絕,如何奮勇殺敵,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驅逐了韃子雲雲。

總要有所說辭,不然如何向上邊索要好處?

其實邊軍尚不至於如此不堪,壞就壞在朝廷抽調大部邊軍精銳去往鎮壓民變,留守之人皆是一般貨色,哪裡來的膽量同韃子硬拚!

屋漏偏逢連夜雨,崇禎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受氣的小媳婦,不止被自家的男人欺負,隔壁老王也時不時的搞上一搞。

如果說建奴是隔壁老王,這林丹汗連隔壁老王都算不上,你特麼就一過路的,也要捏下老孃的腰!

幾位肱骨的建議也都是萬年的套路,開互市!

不用他搶,咱們送過去就是了。那林丹汗窮的羊毛都快吃光,也不知能有什麼可以交換的,這互市也就是一塊婆娘胸脯上的布片,遮羞!

……

歸化城。

幾個年輕的賬房安坐廳中,手指運轉如飛,算盤珠子劈啪作響,桌旁的賬目尚有數本未曾覈算。

林丹汗的手下是冇有這般人才的,能數到一百的湊不齊千人之數,更不要提算盤這種高階的玩意。

此物堪稱古華夏的作弊器。

算賬之人不是彆人,俱都是四海所來。

林丹汗兩攻沙爾沁城不下,方纔正視這一夥不知道從哪裡蹦出來的一窩明人,兩方各自派出使者彼此試探,彼此妥協,終是建立了脆弱的合作意向。

快意恩仇隻存在於江湖械鬥,大勢力的比拚則是截然相反,今日的仇人隨時可能是明日的盟友,哪怕今日打的狗血淋頭,明日亦可能相擁而泣。

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在這個可悲的年代,四海手中有著硬通貨,那便是米糧,任你是滔天的英豪,也要為這五鬥米折腰!

老套路,四海以米糧為代價,重新拿回了在歸化城的商棧,獲得了自由通往北方的權力。

可人就是這般貪心,林丹汗在歸化城穩住形勢之後,便將槍口對準了大明,要求開互市,設市賞。

所謂市賞,便是大明開出的懸賞,以建奴的人頭換取大明的金銀米糧。

可崇禎也不是傻子,你這廝家都被皇胖子端了,逃亡如喪家之犬,有什麼贔臉要求這,要求那。

所謂的人頭十之有九都是假貨,可你非要賣出正品的價格,真當朕是大傻子麼?不給!

一句話惹惱了林丹汗,乾不過皇胖子,還弄不過你個掉了牙的野豬?

乾!

顯而易見,大明又一次悲劇了,空有英豪之氣,卻無梟雄之勇,大同周邊為林丹汗蹂躪的體無完膚。

鄧暄對此無能為力,他手中的那點武力根本無力阻止蒙軍南下。

且他亦是藏有私心,林丹汗破關,將邊軍的防禦體係摧毀的七七八八,四海進出長城內外再無羈絆,一些見不得人的私貨正是大舉北上之時。

而且在林丹汗南下的過程中,四海亦是大有可為,財物就不要想了,林丹汗窮的四海皆知。

但人口卻是可以琢磨一番,四海在關外辛苦經營,所求何者?不就是為了人口麼。

於是乎,四海同林丹汗做起了人口生意,前方搶,後方收,再經由沙爾沁城發赴遙遠的瀚海。

亂世之下,是非對錯全憑一心,談不上四海的做法有多良善,但從客觀上確實讓大多數人免遭厄難。

到得四海之手,又有幾人能穿越大漠,到達遙遠的瀚海也是未知。

人命不如豬狗,四海做不到那般聖母,悲天憫人也解決不了眼前的時局。

“那都閣下,壯丁兩千二百一十六人,健婦三千五百二十八人,老幼千四百三十五人。

壯丁健婦一人核米兩石,老幼一人核米半石,合計米糧萬兩千石。

您複查一番,看看可有謬誤?”一名書記將賬冊交給那都,默然站立。

那都不由嘴角微微翹起,看著那年輕的書記官隱隱有自得之色,掠奪兩腳羊的時代又回來了!

嘿嘿,明人果然是毫無廉恥之人,竟然做起了自己族人的生意,所謂中原之國,禮儀之邦不過如此。

“嗯嗯,覈算無誤!不過米糧必須立刻交付,我家大汗纔會同意放人!”那都得意言道。

“我家頭人說了,沙爾沁河口,以五百人為單位交換,一手交糧,一手放人,兩不相欠!”書記麵部表情言道。

“你就不怕我少了他們!”

“隨意!我家頭人說了,有傷殘病患者減半,死者不收!”

“哈哈,無恥的明人,他們可都是你的族人!你們明人不是以仁義為先麼?今日觀之不過如此!”那都嘲笑言道。

那書記看了一眼那都,言道“人終有一死,這便是他們的命!既然不曾握住刀槍反抗,就要有生死受人擺佈的決斷。

某聽聞貴族西遷,遺棄之民不下數十萬眾,今我家頭人以身外之物贖人,救人無數,高下立判!”

那都不由悶哼幾聲轉身而去,這廝也是犯賤,一個大老粗同讀書人講什麼道理,不被暴擊纔怪!

誰家的穀道是乾淨的?隻是捂住不為外人所見而已。

……

沙爾沁城。

衣衫襤褸的百姓扶老攜幼入城,儘皆身體虛浮,表情木訥,似是行屍走肉一般。

家園被毀,親人慘遭毒手,一路之上所食不能裹腹,淒慘自是不必提。

看在米糧的麵子上,蒙軍給恁多人總算留了一口活氣,不過顯然身體狀況堪憂,不要說橫穿大漠,怕是陰山都出不得。

沿街有熬粥的大鍋十口,米粥熱氣騰騰,另有醃製的鹹蘿蔔乾數桶,這便是鄧暄為新得之百姓準備的活命之食。

小小的沙爾沁城也裝不下恁多的苦命之人,城門外有連片的帳篷,老弱入城,壯丁健婦俱在帳篷中安置。

清點,名冊,殺毒自是應有之意,一番折騰下來,已是半月光景。

挺不過之人魂歸天地,不肖說,多是年老之人,挺下來的經過半月將養,身體重新換髮生機,總算有了人的模樣。

悲傷春秋總在片刻之間,活著的人依然要繼續活著。

鄧暄就地募兵,將三營人馬補齊,沙爾沁城總算是有了一團人馬的完整建製。

餘則儘皆需要發赴瀚海安頓。

四海在陰山孤城一座,無地無土,養不得這許多人口。

“司長,我等在此地的使命到底是什麼?韃子肆虐邊關,屠殺民眾,而我等卻是心安理得的同其做生意,提供米糧!屬下不服!”一營營長劉勇看著遠處一座座墳包,憤恨問道。

“為了人人得活!”

鄧暄長歎一聲,言道“你死容易,可能救得這許多百姓?便是我等不賣糧與韃子,就能將他們餓死?

四海靡費百萬在陰山立足,方纔有了這點家底,可不是叫我等意氣用事,逞一時之快的。

忍字頭上一把刀!

少帥早有言之,要我等在陰山廣納糧草,積蓄部眾,將來必有大用。

等著吧,早晚有你揚眉吐氣之時。”

……

時間倏忽而過,轉眼便是夏末之時。薊遼督師袁崇煥將寧錦防線整飭一新,便將手伸向了遠在皮島的毛文龍,欲覈查兵將,清點一應軍資出入。

方其時,毛部遠在外海,所部軍民百姓近五萬餘人,朝廷年奉米糧軍餉無算。

但具體軍兵多少不知,餉銀多少不知,戰果多少都是毛文龍自說自話,一應行動皆由自家決斷,無人能夠質掾。

袁崇煥以督師之職,自是能夠轄製毛文龍,奈何這廝獨掌大權日久,容不得他人插手東江,竟是不同意朝廷派遣文官前來覈查。

兩方矛盾漸漸激化。

袁崇煥自視有王佐之才,意圖整合遼東之軍同後金周旋。

毛文龍亦是自視甚高,視文官為眼高手低,無能庸碌之輩。

文武產生嫌隙,官司甚至都打到了朝堂之上。

崇禎不置可否,留中不發。這就是和稀泥,二者都是倚重之人,既不想打壓毛文龍,又不想袁崇煥心生怨念,索性不管了,由得此事不了了之。

內中詳情無人可知,以明生手中僅有的情報,毛文龍雖跋扈囂張,但闔家為建奴所害,抗金之誌當從未捨棄,隻是從初時的意氣風發,轉而鬱鬱不得誌罷了。

袁崇煥更是不必提,矢誌抗金,未曾有諸般私心,這也是他能夠聚合遼東諸將的因由,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

然則其好大喜功,文過飾非,俗稱吹牛贔。

人皆有瑕疵,但仍可稱二人為亂世之梟雄,能說時局造就了二人的悲劇。

崇禎二年七月,袁崇煥閱兵東江鎮,突下殺手,劍斬毛文龍。

東江鎮亂起!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