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明生傳 > 第397章 己巳之變二

明生傳 第397章 己巳之變二

作者:庸石君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16 00:15:30

-

[]

崇禎二年十一月初八,灤河河口東六十裡海域。

初冬寒降,海麵冷風撲麵,天色陰陰沉沉,雪欲下而不降。

四艘武裝福船拋錨泊船,隨浪起伏,有軍兵不停向四處瞭望。

東西兩向,有大小帆船往來穿梭,滿載逃難的苦逼民眾。

身為京畿之民,本應是太平無事,繁華富庶,任誰也想不到突遭橫禍。

官府自顧不暇,鄉間的百姓終日被死亡的恐懼籠罩,所謂的鄉紳富戶更是惶惶不可終日。

建奴就是來搶劫的,苦逼百姓能有幾個銅板,這些膏腴之輩纔是彼等下手的重點。

州府縣城關門閉戶,百姓不得出入,逃難之民隻能在鄉間野地亂竄,揹包推車,扶老攜幼,配上寒鴉幾聲鳴叫,當真一副末日景象。

四海人口買賣興隆,暗探齊出,散落在難民潮之中,言建奴之殘暴,官軍之羸弱,煽風點火,將恐懼的氛圍推高,鼓動百姓渡海入山東避難。

結果麼,自然是上船之後任由四海拿捏,俱都發往金旅成了四海之民。

非常之時當用非常手段,冇時間講道理,也冇人聽。

幾口大鍋架設在沿海岸邊,米粥就鹹蘿蔔乾香氣四溢,這玩意比蒼白的話語強過百倍。

艦船之中,明生手持各路探報,神色凝重。

十月底,朝廷啟用老臣孫承宗,任閣老,鎮通州,扼守京師東部門戶。

十一月初二,金軍攻遵化,左都督平遼將軍趙率教率四千騎兵救援,中金軍埋伏,趙率教陣亡,四千騎兵覆滅。

十一月初三,遵化城金軍內應偷開城門,裡應外合之下,城破!

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國彥自儘殉國。

十一月初四,金軍一支人馬攻陷遷安。

十一月初五,袁崇煥督師祖大壽,何可綱部兵出山海關,方向永平。

時無良將,使書生成名,明生不禁暗自蹉歎。

孫承宗年近七旬,都被形勢逼迫的披掛上陣,同建奴搏命,滿京師的勳貴大臣都是殭屍麼?

老頭子的功績自是不必提,所謂的關寧錦防線便是他一手建立,大城七座,墩堡過百,嚴防死守,使老奴不能躍雷池一步。

也正因為如此,聲名遠播,舉國皆視之為大明朝的頂梁柱。

然則以明生看來,老頭子雖有功績,但卻是有些言過其實。

城池墩堡修築那是需要人要錢的,花費不下千萬,大明朝本就窮的褲頭縫補丁,此舉無異於雪上加霜。

這還僅僅是修築的費用,日常的維護保養,官道的鋪設等等花費更重。

更為主要的是隻有千日做賊,冇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那建奴是搶劫者,搞不定就繞路,總有可搶的地方,用敵方的錢養自己的兵。

可明軍卻是一味的防守,偶爾也出去打草穀,不過是打自家百姓的草穀,而非後金的草穀,用的都是自家的錢財米糧,喝的都是自家的膏血。

關寧錦防線就是一個吞金巨獸,使本就虛弱的大明更加虛弱。

銀無所入而花費日盛,此大明之所以亡國!

也可能老頭子有諸多不得以,導致有誌不能伸,總之這個半吊子的戰略在明生看來是坑貨。

隻守無攻,遲早是崩潰的結果。

趙率教卻是可惜了,此人素有勇名,乃袁崇煥的心腹大將,一戰命亡,大明再少一員戰將。

“少帥,我等就這般看著?”劉興祚麵色慍怒,深恨明廷軟弱。

“不然能怎麼樣?”明生無奈言道“你覺得崇禎會同意我方出兵?”

這就是一個死命題,在明廷眼中,四海同後金都是一路貨色。

你來我大明是何意?幫著後金攻打大明,還是要趁火打劫?總之就不可能向好的方向推測。

何況明生本就無意出兵,彆人不知道,他卻是知道京師穩如泰山,皇太極此番並冇有占領京師的本錢。

大軍號稱十萬,實則不足四萬,而明軍是多少呢?京師駐軍,薊遼,大同,宣府幾地援軍合計可達二十萬。

野戰不成,守城還是可以的,最起碼幾個關鍵之地還是可以守住的,用不到四海插手。

有些原因不足為外人道。大明的骨血此刻堪稱彙集京畿,這些人是什麼?將來都會是四海的敵人,而非友軍。

與其將來同四海死磕,莫若同金軍對戰,死了也能有個好名聲,稱一句英雄。

實際上明軍損失越大,對四海越是有利,明眼人都看得明白,四海不痛打落水狗已經堪稱良善。

明生所關注的並非是明軍,而是金軍。

明廷不得回魂,後金亦不能太過於強大,這是四海的根本利益所在。

金軍搶劫之後想全身而退?冇門,明生第一個不答應。

可黃雀也不是好作的,戰場局勢複雜,形勢瞬息萬變,戰機著實不好把握。

便如現在的袁崇煥,遵化失守,他卻是繞路永平,何意?

金軍攻陷遵化之後,為何不去往京師方向,而是派出一支偏師東進攻占遷安?

迷霧重重,在冇有理清雙方戰略之前,自是不敢輕動。

“賈文昌,傳令我四海在各城的密探蟄伏,不可輕動。

劃重點,即使建奴破城,也需在城中苟全,違令者處斬!”

……

“督師,如今建奴兵屯遵化,劫掠周邊,希龍戰死,遷安失守,三屯營群敵環伺,標下請提兵攻遷安,援救三屯營。”戰事不利,何可綱憂心忡忡,趕至督師袁崇煥營帳之中請戰。

袁崇煥輕柔太陽穴,閉目言道“不可,遷安不過是誘敵之兵,三屯營兵不滿兩千,建奴為何久攻不下?無非是請君入甕之計爾。

可綱,你去則被圍,希龍前車之鑒,建奴這般低劣的計策你也看不懂麼?”

希龍,趙率教表字也。

“可是……可是為今之計,我軍當如之奈何?

督師,朝廷似是已有怨言,一則怨懟我軍冇有在錦西攔截建奴,致使建奴破關,荼毒京畿。二則催促我軍甚急,令我軍尋機同建奴決戰。”

何可綱心急如焚,可是冇有袁崇煥這般的定性。

“複宇,我之騎兵對戰建奴若何?可能戰而勝之?”袁崇煥轉頭看向祖大壽。

祖大壽麪帶赧然,抱拳言道“督師,關寧軍不及建奴多矣,野戰恐難以取勝。”

袁崇煥微微點頭,肅然言道“即是野戰不敵,便當揚長避短。

複宇,可綱,速速催促大隊向薊州急行。建奴攻京師,薊州府乃是必經之地,那薊州便是我軍同建奴的大戰之地。

介時我軍據城堅守,為京師之屏障,務必擋住皇太極,安陛下之心。

吾料建奴攻薊州不下,自然也就退了,難道他孤軍深入,還敢久留大明不成?”

迷之自信,這廝守城頗有建樹,如今金軍大肆侵襲,劍走偏鋒,可他還是選擇了守城之法拒敵。

不能說謬誤,但委實談不上高明,皇太極玩的就是騎兵快速突進戰法,豈能按著袁崇煥的劇本行事?

……

通州,孫承宗行轅。

“閣老,袁督師傳信,言正向薊州進兵,欲在薊州佈防,必不令敵越薊西一步。”總兵馬世龍拱手稟報。

“蒼元,吾所慮者非是薊州,而是京師。觀建奴動向,每至一地,當先掠奪糧草物資,顯然所攜帶軍糧有限。

倘攻薊州不順,彼輩必然奪路南下,縱使不攻京師,我大明京畿精華之地也會飽受蹂躪。

此土木堡以來,我大明未有之恥!”

老頭子很是憂慮,一則恨朝廷不正氣,二則憂心百姓苦楚。這一遭下來,不知道要有多少百姓死難。

天子無福,百姓遭難!

可這話隻能心中嘀咕一番,卻是不敢宣之於口,大不敬!

“閣老,還有一事……近海發現大量四海艦船,據探報所言,竟不下兩百餘艘!”馬世龍臉色蠟黃,語氣凝重。

“什麼?”孫承宗豁然起身,喝問道“有軍兵幾何?戰船多少?”

不由得老頭子不緊張,四海這個攪屎棍舉朝皆知,一夥海賊成了氣候,屢屢羞辱大明。

此時前來,不是趁火打劫還能作甚?

“……冇有軍兵,冇有戰艦,都是民船。”

馬世龍瞄了一眼孫承宗,輕聲言道“四海之人在沿海設數處粥棚,收攏難民,轉運至遠海,具體落腳之地不知,但……”

“講!”孫承宗已然被氣得喘氣如牛,橫眉立目。

“但據探哨推測,應是轉運去了金州旅順。

每船少則百人,多則四五百眾,海上艦船綿延,望之無儘。短短數日之間,已是掠奪民眾近三萬餘人。

更讓人惱火的是沿海百姓愈聚愈多,目下已然有數萬之眾。

閣老!若是任由四海行事,我京畿之地再無人矣!”

“潑賊!欺我大明太甚!”

老孫頭厲聲嚇罵“我軍水師呢?都是死人不成,難道就冇有攔截之人?”

“閣老!大沽舟師,覺華舟師俱為朝廷派遣,前去……哎!前去轉運財物去了!”馬世龍垂頭喪氣言道。

“咳~咳~咳~”

孫承宗怒氣塞胸,幾欲咳血,隻覺眼前發黑,頭顱嗡嗡作響。

這特麼是被氣的,估計老頭子血壓偏高,心血管也有點問題,身體晃了幾晃,險些栽倒餘地。

“閣老!閣老!”

有隨從扶助老孫頭,拍前胸,打後背,老半天方纔舒緩一口氣。

不禁老淚縱橫,暗道這大明完了!馬世龍雖言語不詳,但老練如孫承宗,三朝元老,如何不懂其中之意?

四海在轉運百姓,要的是人!大明呢?運轉的是錢財!而且是私財!

京畿之地,勳貴宗族大臣自然多有產業,如今金軍入寇,人家可不在意你是什麼王侯將相,有什麼搶什麼,見什麼要什麼。

於是乎,一乾人等跑到崇禎麵前哭嚎,無奈之下,崇禎頷首,這舟師便成了闔城勳貴豪門的運輸船,幫著轉移家財。

“人心何在?人心何在?可恨!可恨!蠅營狗苟,鼠目寸光之輩誤國!”孫承宗頓足嚇罵。

“閣老!閣老!何至於此?標下即刻派軍驅散百姓就是。”馬世龍嚇傻了,孫老莫不是老糊塗了,哭甚?

“驅散誰?百姓欲求一條活路而已,何罪之有?”

孫承宗喟然長歎道“去休!去休!由著他們走吧。

人心不在,留之何益?”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