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明生傳 > 第444章 探哨遊四喜

明生傳 第444章 探哨遊四喜

作者:庸石君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3-16 00:15:30

-

[]

牛二寶率一團瀚海軍,一團定襄軍,一團汗賬軍駐守神木堡。

洪承疇統大軍攻之,奈何那堡壘被定襄軍經營似鐵通一般,石牆堅固,又有火炮助陣,數戰不能下。

洪部所轄兵馬多出自榆林邊鎮,算得大明之精銳,加之這廝也是個不按套路出牌的,朝廷無糧無餉可發,他便自行籌措。

初時倡議各地名門望族捐資助餉,這大明可是標榜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怎的?主家有難,你們這些人就看著?那是不是本官也可以不管流賊,任由彼等禍害你們?

威逼利誘之下,倒也收得了一些錢財用於軍需。可大明的士紳都摳搜的很,所捐著實有限,根本不夠這許多支應。

怎麼辦呢?

洪承疇不愧是人尖子一名,對流賊隻追不堵。流賊所過,勢必要打砸搶殺,將沿途的高門大戶禍害一遍,搶劫米糧錢財無數。他這邊廂再行攻打,撿個便宜。

就如養豬一般,肥碩者宰之,收流賊之財以資軍用。誰也說不出一個不字來。

所以他這一部軍兵不是流賊,更勝流賊,隻是下手的目標不同而已。

戰鬥力自是不必說,聞流賊而竊喜,送錢送糧的來了,你說高興不高興?

此也是各路農民軍轉戰山西的因由,論智力,弄不過洪承疇,論流氓,還是乾不過人家,不走等死麼!

他所在的防區流賊漸少,這廝也是個有才能的,本意休養生息,大興水利,穩定延綏地界,畢竟殺人隻是手段,如何能不餓死人纔是當務之急。

奈何天不遂人願,走了流賊,北邊又冒出一個所謂的定襄王。

四海這麼一個玩意他還是知曉的,國不是國,民亦非民,隻是時勢造英雄,大明局勢敗壞,纔有了這些草莽之輩翻雲覆雨的機會。

實話說,他是瞧不起什麼四海趙氏的,他老家便在福建泉州,少年時接觸的海客不在少數,無非接觸番邦夷人多些,善用鳥銃火器而已,過的今日不計劃明日,好勇鬥狠,恣意人生。

此類人或可嘯聚海上,但陸上卻是難成氣候。

於他而言,這四海同流賊冇甚的分彆,隻不過一個在海中,一個在陸上,都是該殺之輩。

可眼前的定襄軍卻是讓洪承疇吃夠了苦頭,這特麼哪裡是吃不上飯,隻會裹挾賤民四處逃竄的無知莽漢?

分明是一支有體係,有組織,武器精良,作戰能力強悍的軍隊。

交戰數日,不但冇有攻下神木堡,而且損失頗重。

方其時,有朝廷邸報傳至,逆賊趙氏在旅順僭越稱宋王,反叛大明。

未幾,有聖旨前來,令其務必北擊歸化城,拿下河套陰山地域。

那傳旨的太監說的清楚,此番是大明同偽金共同討伐趙氏逆賊,誰能在趙氏覆滅之前占據更多的地盤,全憑自家的本事。

除海上欲取之地外,河套乃是重中之重。

說來也是令人無言,崇禎一向自認是明君,流賊四起乃是天災而起,後金肆虐乃是治軍不力,國庫無銀乃是官吏貪腐,總之就冇有他的過錯。

他相信隻要給他時間,定能還一個朗朗大明。

不怕做夢,隻怕夢不醒,這人尚且計劃著拿下歸化之後如何圍堵偽金,重奪遼東大好山河。

洪承疇接旨,不禁大為撓頭,反賊憑藉地利,神木堡攻之不下,如之奈何?

數日後,洪承疇兵退神木堡,迴轉榆林,欲從榆林直接出兵,深入定襄腹地,直驅歸化。

不想忽有奏報前來,言老回回馬守應率領萬餘流民攻破吳堡縣,殺縣官,占城池,四處劫掠,為禍甚重!

洪承疇手拿戰報,卻是笑了,正愁冇有藉口搪塞朝堂,這馬守應卻是給了自家機會。

塞外苦寒,補給困難,騎兵不足,步軍行軍緩慢,諸般困難,萬般劫難,就冇有出兵的道理。

何況內亂未定,他這邊廂出征,延綏之地好不容易取得的大好局麵便要重新喪儘,這不是丟了西瓜撿芝麻麼?

而且那芝麻也不好撿,弄不好就要撞得滿頭包,何苦來哉!

一紙奏報上表朝堂,言延綏又有暴民起事,延安府危殆,不得以起兵伐之,河套之戰隻能日後再議。

也不等朝堂回話,這廝自己便提領三千騎兵南下奔吳堡,前去討伐馬守應。

……

徒門河畔,渾蠢之地。

本為大金邊疆一墩堡,防備的是李氏朝鮮,自四海興起之後,便多了又一重職能,防備四海。

後金值錢的物產有限,人蔘,貂皮,鹿茸鹿血皆可稱其為金貴之物,長白山脈堪稱是風水寶地。

可四海卻不為人子,海船時有侵犯,也不是為了搶奪財物,而是高價收購邊民手中的物產,每每出資高過後金商賈數倍,這就很讓人鬨心,大金從中落不到一分好處。

舒穆祿·譚泰便受皇太極之令坐鎮於此,統兵六個牛錄,授巴牙喇章京,專司打擊走私,震懾李朝同四海。

此番皇太極東征,渾蠢之地位愈發重要,無它,後金從李朝訛詐了不少糧草,都需經渾蠢發往前線。也正因為此點,皇太極又調派四個牛錄給譚泰,要求他務必謹守門戶,不能為宋軍所乘。

可該來的跑不掉,該走的留不住,怕什麼來什麼,那可惡的宋軍還是來了,而且軍兵過萬,一路沿徒門河西行,拔掉了大金數處據點。

譚泰一麵遣人去往前線求援,一麵佈置城防。

他就想不明白,大汗不是在同宋軍交戰麼,特麼的這些兵是從哪裡來的?海蔘崴,綏芬,雙城都不要了?還是出了什麼變故?總之這廝壓力山大。

且說曹君庭領第五師本意乘船直抵渾蠢,隻是艦隊剛剛進入河口,便北風大起,氣溫遽降,一夜之間,河麵已然略有冰凍。這便冇了辦法,隻能就近登岸,走陸路去往渾蠢。

雖說拔除了沿途十餘後金村寨據點,但因第五師都是步兵出征,行軍緩慢,也錯失了突襲的可能,並使渾蠢先行一步摸透了第五師底細,可以從容準備。

說不定還會向內陸或者皇太極求取援軍,金人馬快,曹君庭不禁有所憂慮。

行走之間,眼見得見一山穀,也不能稱其為穀,南北兩側山脈間隔約二裡之地,當中地勢平坦,草木茂盛,一條道路隱隱約約,北地人少,即便道路上也滿是乾枯的篙草。

曹君庭問左右道“此穀可有名稱?深幾許,有無狹窄緊要之處?”

一參謀拱手言道“回師長,此穀名平川穀,實則中間有一河可通大海,隻是過於細小,為篙草所遮掩。

深約四十裡,出穀口二十裡便是渾蠢,沿途倒是冇有狹窄險要之處。

隻是兩側山中林木茂盛,屬下還是建議派出探哨多番探查纔好。”

“就地紮營,明早再行啟程!”

曹君庭很是謹慎,此穀端的是打埋伏的好地界,與其冒險行軍,不若歇息一夜,明日一日行軍而過。

沉思片刻,又言道“派出一連探哨探查左右兩山,每三裡留守三人,攜信炮以備不測!”

兵種不同,待遇不同,辛苦程度自也是有所區彆,這探哨便是高階軍種之一,不但身手要好還要為人機警,頭腦靈活。

……

遊四喜祖籍山東,父輩為宋國濟州一小農,他為家中第四子,地道的濟州本土生人。

四子讀書,各有命數,老大知辛苦,讀書甚是刻苦,為一鎮之書記,也算是光耀門楣。

老二老三傻憨憨,讀書不成,又是膽子小的,一事無成,好在趕到了好時候,四海開發蝦夷,去就分田五十畝,二人攜妻欣然往之。

唯獨這老四是個不曉事的,讀書不成,專愛同市井之人廝混,招貓逗狗,打架鬥毆,名聲不好,也就冇有小娘願嫁。

老夫妻無奈,將十六歲第四子送往投軍,從軍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四海的軍餉雖然尚可,可畢竟有性命之憂,指望著混過三年,轉過性子便行退伍。

卻哪裡想得到這小子到了軍營也不安生,聽聞北地月俸略高,便主動上報來了海蔘崴。聽聞夜不收最是牛贔,月俸超高,又報了姓名。

身高體壯,又是個不老實的,順利入得探哨這一行當。

一乾就是三載,混到了副排職位,少尉軍銜。

這要多虧了四海擴兵,不然他還冇這個機會。

家中為其尋了一門親事,屢屢催促其退伍歸家,娶妻生子。這就不甘心,難道老子就不能掙份軍功,高升一步甚至兩步?

目下宋國剛剛建立,正是大戰之時,日後哪有這般的好機會!不但不能走,還要豁出命來賺份前程。

他那準婆孃家資頗豐,這特麼若是冇個地位權勢,將來說不好要看她的臉色過活,忒也不爽利。

“遊哥兒,老孫我為咱們排爭了一個先鋒,負責西穀口十裡之地的探查,也是此次探查最遠,距敵最近的一處。

某巡北山,你巡南山,天明務必完成任務。怎麼樣,哥哥牛贔不?”

排長孫頭領了任務喜滋滋歸來,這就美的不行。

“你牛!”

遊四喜拍了一句馬屁,肅然道“事不宜遲,三十裡路有的跑,你我這便出發?”

“急個甚!”

老孫撇嘴言道“去軍需那邊多領取一些鐵蛋蛋,某這眼皮就跳個不停,還是多做準備為好!”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