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投資體係 > 第14章 提高投資勝算的必要步驟

投資體係 第14章 提高投資勝算的必要步驟

作者:梵曦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5-10 17:25:32

-

在股市裡,最基本的行為是什麼?

交易。

無論有多高超的投資技巧和多明確的投資邏輯,你在股市裡的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交易,隻有交易才能產生盈虧,交易是最簡單的事情,無非是買和賣。

但隻要我們想在股市裡持續盈利,交易也是最難的。

看好不買的一直漲,追漲買入馬上跌,想的是低買高賣賺差價,做的卻是追漲殺跌被毒打。

有些人進入股票市場呢…有的小夥伴是賺的,但有的小夥伴就是虧的,原因是什麼?

一個就是因為你冇能建立起自己的交易體係,該買的時候想賣,該賣的時候想買。

一個就是你本身已經有了自己的交易體係,但卻是錯的,或者是你無法順暢的執行自己的交易體係。

所謂交易體係,就是一個經過實戰反覆驗證過能夠讓你減少或避免虧損然後有一定盈利的交易模式。

為什麼要建立交易體係?

如何建立適合我們自己的交易體係?

這是本文嘗試解決的問題。

一、為什麼要建立自己的交易體係?

市場上隻有兩種人,一種是交易者,一種就是投資者,當然還有投資者運用了一些交易技巧,但整體風格還是屬於投資者。

我們應該怎麼定位?

這是來到市場之後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

市場上絕大多數散戶其實都是交易者,因為交易並冇有門檻,知道一隻股票每股多少錢,每手多少錢、資金能買多少手,直接買就可以,所以交易者最容易上手。

但很明顯,以這種方式進入股市的基本就是炮灰。

同理,這個市場上投資者則是少數。

投資者是基於對市場的整體判斷,對行業位置的洞察,對股票基本麵的分析而做出投資決定,一旦做出投資決定則堅決執行,邏輯冇發生變化前絕不輕言退出。

更進一步的投資者,在經曆了常年累月的交易之後,也會形成自己的一套交易體係。

買進股票之後如練太極,動作緩慢但流暢自信,買賣頻率很低,但總會在合適的時機做出正確的交易,對於何時該買何時該賣總是顯得十分篤定。

看上去收益不高,甚至有點無聊,但無論市場怎樣腥風血雨他們總能夠穩坐釣魚船,並且資產在市場裡慢慢增加,這樣的投資者,可以說屬於形成了適合自己交易體係的投資者。

交易體係是一種可以具象化的理念,是一種自己熟練的交易準則或習慣。

一個適合自己的交易係統就像加駕駛多年的座駕,你知道車子油耗有點大,車軸有點偏等毛病,但因為太熟悉了,所以依然能夠自由的駕駛它。

世界上冇有完美的交易體係,主要看是不是適不適合自己。

交易係統是每個交易者的心血結晶,是所有者的交易哲學,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色。

在《邏輯正確一定賺錢嗎?價值投資和短線交易的困惑》中聽過,交易是一門藝術。

藝術是最具個性的,所以交易係統有極強的複製難度。

成功的交易係統,隻有在創造者自己手裡纔會發揮最大效果,所以交易係統不具備普適性。你隻有打造出自己的交易體係用起來才能夠駕輕就熟。

可見,形成自己的交易體係對投資者來說有多麼重要。

二、如何構建交易體係

股市一入深似海,從此紅塵是路人。

其實不要說新手股民,就算很多在股市裡浸淫多年的老股民,也未必有自己的交易體係,幾年甚至十幾年下來,買賣的時候仍然患得患失進退失據。

所以往往最終依然不算一個成熟的投資者。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構建自己的交易體係呢?

(一)形成自我交易性格

一個好的交易體係,一定是適合自己的,這就首先需要認識我們自己。

讓交易體係適合自己的性格。

如果交易體係不符合自己的性格特征,那麼不斷的情緒衝擊、信心的反覆受挫最終會導致自己對交易體係的質疑直至放棄。

這也是最難的一步,畢竟認識彆人簡單,認識自己纔是最難的,而理性的自我分析是構建交易體係的第一步。

當然實在不行也不用把自己剖析的那麼清楚,能瞭解一個大概就不錯了。

至少我們要知道的是自己的性格特點,掌握的資源和擅長的方式,或者在長期的交易過程中逐漸發掘。

比如你偏激進還是偏保守?

如果偏激進,那麼你更適合個股操作,並且適合倉位相對集中並重點出擊;

如果偏保守則更適合偏EtF,並且用投資組合降低波動風險。

適合自己的交易體係,一定是讓自己很舒服狀態。

無關倉位,無關市場,無關漲跌。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讓自己能夠接受一定的下跌,甚至喜歡出現一定的下跌。

但是你要說,我就喜歡天天上漲,最好每天一個漲停板,不要出現下跌,跌1%我都難受。那就冇辦法了。

這既不是激進也不是穩健,而是貪婪。以這樣的心態,來股市和去賭場都是一樣的,冇有區彆。

知道我們的舒適區在哪裡。

如果我們平時喜歡刷國際局勢,那就向宏觀經濟分析方向發展;

如果喜歡看吃播,那就重點關注食品飲料行業;

如果喜歡看新聞,那就努力讓自己把握政策方向等等,總有一款適合你,關鍵在於會不會向這些方向努力。

無論多有經驗的投資者,都不可能麵麵俱到,總要有擅長的一個方向,這個方向未必是一定要去投資的,但如果有機會,我們一定要能做到最先察覺。

尋找擅長的交易模式。

要投資一隻股票馬上進場還是看看再說?是長期持有還是短期博弈?大倉位還是小倉位?

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但經過長時間的交易後,我們應該認清楚自己習慣馬上進場還是常常猶豫,那就延續自己的進場習慣;

瞭解自己對盤麵波動是否敏感,也就瞭解自己適合長線持股還是波段交易,自己對倉位的把控也會逐漸穩定,我們的交易模式也就會漸漸固化,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

我們開始可能需要不斷嘗試不同方向,終會發現對其中某一種交易方式更有親切感,那我們就該以此為基礎,來慢慢建構自己穩定的交易模式。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可能需要幾年的交易經驗纔會發現,也有人終其一生也未必形成自己穩定的交易風格。

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值得你去長期尋求的能力。

(二)細化交易框架

找到自己舒適的交易模式是構建交易體係的第一步,形成自我交易風格之後,接下來就是細化交易體係框架了。

如果說模式是一個常量,那麼細化就屬於變量。

一個完整的交易體係一定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需要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完整的交易體係不會依靠固定不變的交易策略。

1、要根據市場變化對交易模式做適當調整

判斷市場環境、建立不同的交易策略是一個完整交易體係的主要骨架。

比如在牛市裡,我們的分檔可能有必要更大膽一點,股權類資產有必要倉位更高一點,持倉時間有必要更長一點,買定離手耐心持有就是最好的交易策略。

在熊市裡,進場時間再謹慎一點,倉位控製再嚴格一點,股價到了賣出價後賣出也要更果斷一點。

在猴市裡學會隨波逐流,和風浪相向而行,不要和風浪對抗。

但總體而言,這是對交易模式的小幅修正,並不等於顛覆我們已經熟悉的交易模式。

2、活用金字塔買賣法

很多小夥伴一進股市,就迫不及待的想把所有資金利用起來,急於把子彈打出去,自然而然就忽視了風險。

三檔買入法算是一個普適性的操作方法,更高階的是金字塔買賣法。

買進時先投入少量資金,買入後股市繼續下跌就投入更多的資金,所以整個買進過程會呈現金字塔的形態。

特彆是熊市的時候,可能會讓我們在個彆買入即漲的股票上收穫較少,但會讓我們大幅度避開市場下跌帶來的風險,並且讓賬戶在熊市中保持足夠的安全墊,讓資金的利用率更具彈性。

3、交易時間和預期收益要匹配

一個交易週期是指一筆從買入到賣出的所有時間,有超短線的隔日交易甚至日內交易,有幾天幾周或幾個月的波段交易,有持有數年的長週期交易,不同時段的交易有不同的進出場規則。

超短線需要我們在股價漲跌一兩個點時就迅速作出反應,波段交易下我們就有理由要求至少要有5個點左右纔有操作的價值,持有一年甚至數年至少要有50%以上的利潤我們的耐心才物有所值。

一年甚至數年隻滿足10%的利潤很可能根本覆蓋不了一旦投資失敗造成的止損成本。

所以日內交易要有日內交易的期望值,不能指望一天抓一個漲停板;長期持有要有長期持股的期望值,不能回本就想賣。

4、錘鍊健康的投資心態

說實話,無論是誰都有投資失誤的時候,認輸並不丟人。

如果投資邏輯已經變化,就一定要做對應的操作。

但一般來說,投資邏輯並不會那麼容易發生變化,特彆是基於價值投資的邏輯。

一隻長期持有的個股,買入後就遭遇連續虧損就需要我們及時調整心態。

浮虧不可能,虧損也不可怕,可怕得是害怕虧損。

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並不是驚慌失措,而是要審視市場,如果是受整個市場下行拖累,首先就會有一個大方向的判斷——大概率不是個股邏輯問題。

即使是個股問題,是不是黑天鵝,有冇有長期影響,都是我們要考慮的因素,我們考慮的東西越多,考慮的範圍越廣,就越不容易慌。

投資市場,最要不得的就是慌張。

所以,一個成熟並且適合自己的交易體係,必然要經過不斷的錘鍊和完善,絕非一蹴而就。

而且交易體係本身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東西,冇有通用的武功心法,也就很難有人能夠把自己的交易係統傳輸給我們。

那如何發現自己適合的交易模式,如何形成自己的習慣**易方式?

不用著急,用小資金先進去交易。

然後去發現,去總結學習,隻要投入足夠的精力,總會逐漸形成體係。

而這個體係,絕對值得我們去終生追求。

三、交易能力的自我強化

什麼是交易能力的自我強化?

比如我們發現我們本身偏保守,但看到一隻股票覺得不錯後頭腦一熱半倉就進去了。

什麼投資組合,什麼偏EFt等等全部拋在腦後,拿在手上就是一個心驚肉跳,這就是偏離了自己的投資偏好。

自我強化就是在買入前先想一想我們的交易偏好,直到自己形成條件反射。

或者我們本身更喜歡波段操作,但碰到一隻股票偏偏成了下行趨勢,每個買點都是下一波跌勢的開始,一個你忍了,兩個你忍了,三個實在忍無可忍乾脆躺平。

但實際上如果遵守波段操作紀律,不在乎賣價是否比買價高,賣出後能低價收回,做下來並不會出現多大虧損,但在第三個波段時跌勢已經開始放緩,底部開始走平,離收穫的時機已經越來越近了。

如何強化波段操作?

當然是繼續做波段,並且看到這種形態就不自覺得操作,讓自己形成一種一看到這種形態就有做波段的肌肉記憶。

總之,所謂交易體係的自我強化,就是找到一種自己舒服的狀態,然後不斷的重複。

如果是覺得這樣可能會造成比較高的摩擦成本,用模擬交易也可以,但關鍵就是,你要不停的去做。

四、結語

構建適合自己的交易體係,第一步就是瞭解自己的投資風格,知道自己的風險偏好和交易模式,逐步認識自己的持股週期偏好,操作頻率偏好等交易性格,形成習慣並固定下來成為自己的交易風格。

讓自己的交易處於相對舒適的狀態之下,隻有長期感覺比較舒服你才能夠在市場上存活下來。

如果買了股票之後就吃不香睡不好,那自然就很難堅持。

第二步纔是在市場的不同時期能夠根據市場做出調整,最終做到在市場無論是極端還是平淡,都能保持自然舒適的心態麵對自己的賬戶。

唯其如此,才能做到在羊群衝向山崖的時候能夠冷靜審視,並做出正確的選擇,最終贏得市場。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