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其他 > 投資體係 > 《聰明的投資者》幫你快速掌握正確的投資思維(下)

-

在前麵我們在拆書解讀中,我們瞭解了“投資”和“投機”的區彆,以及各類人群所適合配置的投資品等知識點。

那麼這次我們再來一起學習一下如何在投資中把握買賣時機以獲得更大收益?

如何賣才能使投資組合獲得更大收益呢?也就是全書最後的16~20章

一、擇時交易

格雷厄姆的交易策略其實並不符合大多數人的預期,總結成一句話就是:“k線、均線等技術分析壓根冇用”。

雖然很多人都不認同,但格雷厄姆還是花了很大力氣來證實這些低買高賣的策略為什麼無效。

首先,被他否定的第一種策略是“道氏擇時交易”,也就是我們中國投資者常說的順勢交易。

這種策略把市場超過某個特定點位視為突破(例如,支撐線或壓力線),隨後進行買入或賣出操作,這種方法目前也為a股投資者大量采用。

格雷厄姆在書中指出,道氏交易曾經在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但1938年之後的30年裡按照這種方法交易的投資者,收益卻還不如直接持有道瓊斯指數更高。

因而,許多經驗豐富的a股投資者也發現了這一點:道氏擇時交易,在市場形成大趨勢時確實是非常有效的,但卻會在震盪行情中因為過多的錯誤信號,頻繁買賣進而使得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道氏交易的另一個風險是:當眾多市場參與者都采取這個策略時,會加劇市場的上漲和下跌。

也就是說,當大部分人都用上這個策略了,就會導致策略失效。

從a股市場的曆史表現來看,當市場向上或向下的某個點位被突破後,市場合力造成的暴漲暴跌可能會帶來超短線交易機會。

但隨著投資機構普遍采用程式化交易甚至高頻交易(量化策略),個人投資者已經很難在超短線領域與專業機構競爭。

第二個遭到格雷厄姆批判的策略是短期的“低買高賣”。

例如,很多散戶都喜歡在股價大跌後抄底買入,等股價大漲後逃頂賣出。

但這種策略在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多個市場都遭遇慘敗,俗話說,“熊市不言底,牛市不言頂”,抄底猜頂在哪裡都是投資的大忌。

而且執行這一方案的投資者或許會獲得一些短期的利潤,但往往難以獲得賺到真正的大錢。

因為在單邊的行情中,一旦公司股價持續上漲,而投資者也在上漲過程中不斷賣出股票,但主升浪的行情纔剛剛開始。

一旦投資者在中途就賣光了手裡所有的股票,那麼在後期就會錯過最大的一波利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賣飛了”。

因此,在格雷厄姆看來,市場波動並不是賺錢機會,對理性的投資者來說,更多的是一種乾擾。

二、估值交易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呢?

其實投資交易獲利除了擇時法還有估值法。

如果說擇時就是選擇時機,側重於預測股價的走勢,預計要下跌時賣出,預計要上漲時買入。

那麼估值就是指估算股票的實際價值,低於實際價值時買入,高於實際價值時考慮賣出。

而與擇時相比,格雷厄姆更傾向於估值的交易策略。

他指出,由於現代投資者過於關注行情和市場的情緒變化,不再把自己當成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導致他們很少關注公司本身的價值。

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股價波動反映出來的市場情緒並非是人們對這家公司的價值有懷疑,而是對股價與淨資產之間的這部分溢價有懷疑。

也就是說,當市場過度樂觀時,股價會遠超實際價值;

而當市場情緒過度悲觀的時候,則很有可能出現非理性的賣出操作,導致股價遠低於實際價值,而這卻是投資者的良機!

簡單來說,采取估值交易就要學會適當忽略股市情緒,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關注公司基本麵和行業發展前景上。

當公司股價低於你心目中評估的實際價值時,果斷買入;再等到股價高於你心目中評估的實際價值時,分批賣出。

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評估一隻股票的實際價值呢?

雖然通過詳細的財務數據分析,可以大致瞭解一家公司的基本麵和實際價值。但是財務分析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很多投資者可能也冇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財報,或者學習會計技巧。

因此,我們可以借鑒書中提出的一種簡單的估值方法——“相對估值法”。

三、相對估值法

在應用估值策略中,需要瞭解的一點是,估值也是分行業的,不同行業對應的估值指標也不一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這種以估值指標為參考點的方法叫相對估值法,一般是以公司對應估值指標十年分位點來判斷,也就是橫向估值。

當估值指標的分位點30%以下為低估,可以考慮買入或者繼續持有,而等到估值指標的分位點達到50%~80%左右時就可以考慮逐步賣出了。

除了對比自身曆史數據外,還需再進行縱向估值,通過對比同行和整個行業平均的估值來看是否便宜。

因為每個行業的盈利表現不同,市場給出的估值也就不一樣。

像白酒這類利潤很高的行業,相對於其他食品飲料行業,市場給予白酒行業的估值就會更高。

所以我們在對比了公司當前估值相對於自身曆史估值是否便宜後,還得看公司跟所處行業的同行相比是否便宜。

下麵是幾類常見估值指標介紹:

(1)pE估值法:

pE是市盈率,計算公式為pE=市值\/淨利潤,它是反映公司市值是公司盈利能力多少倍的指標,是最常用的估值方法。

這個指標的含義,簡單來說就是以當前位置買入後,多少年能回本。

pE估值法隻假設了公司以當前盈利水平發展下去,是低估和高估。

因此,適用於業績穩定的成熟公司,即消費行業,比如白酒、食品飲料等。

(2)pb估值法:

pb是市淨率,計算公式為pb=市值\/淨資產,它是反映公司市值和淨資產相比,貴了還是便宜。

這個指標的含義,簡單來說就是公司每一塊錢的淨資產可以帶來多少利潤。

pb估值法冇有考慮公司盈利能力和未來的業績增長速度,隻是從公司當前的淨資產來預算,當前買入是否劃算。

因此,適用於週期類行業,如銀行、證券、有色金屬、煤炭等行業。

(3)pEG估值法:

計算公式為pEG=pE\/G,pE是市盈率,G是盈利增長率。

根據公式可知,pEG值越低,要不就是pE越低,要不就是盈利增長率越高,所以判斷高估低估的標準可以參考:

pEG小於1,代表相對低估了;反之,pEG大於1,代表相對高估了;越接近1,說明估值相對合理。

這個估值法既考慮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又考慮了公司業績的增長速度。適用於成長行業,如新能源、創新藥等。

以上三種估值法是最常用的,涵蓋了成熟行業、週期行業、成長行業的估值。

此外,我們還會接觸到pS估值法和dcF估值法,這裡可以簡單瞭解一下。

(4)pS估值法:

pS是市銷率,計算公式為pS=pE*淨利潤率。

市銷率估值法主要適用於淨利率被大幅低估的企業。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公司盈利能力太低,市盈率指標嚴重失真,最好就是采用市銷率的方式進行估值。

這個指標適合處在創業階段,還未實現盈利但是業績不錯的公司。

比如完美日記的母公司—逸仙電商,它主要靠營銷來維持營收業績,但是淨利潤卻一直在虧損。

也就是說,它比較適合靠燒錢來維持市場份額的公司估值。

(5)dcF估值法:

這個估值法是通過預測未來的現金流量來進行估值,適用於那些盈利不穩定、現金流增長相對穩定的公司。

涉及到的指標是現金流、現金流折現率、資產估值等。

這些指標都要作出合理預測,所以運用難度比較大,這裡就不過多敘述了。

三、總結

1、擇時策略:

在擇時策略上,格雷厄姆並不推崇“道氏交易”,因為“道氏交易”在震盪行情中因為過多的錯誤信而號導致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而且當大多數人都采用同一種策略時,還會使策略失效。

另外,短期的“低買高賣”也被格雷厄姆所批判。

因為這類短期操作策略或許在最開始會獲得一些短期的利潤,但往往難以獲得賺到真正的大錢。

比如,在單邊的行情中,一旦公司股價持續上漲,而投資者在中途就賣光了手裡所有的股票,那麼在後期就會錯過最大的一波利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賣飛了”。

因此,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這類“耐不住寂寞”的短期交易更多時候會形成一種乾擾。

2、估值方法:

相對來說,格雷厄姆更關注公司的基本麵和本身價值,並選擇忽略股市情緒變化,以公司的實際價值來衡量當前的股價是否便宜。

而對應到我們的實際操作中,相對估值法是一個可以大致判斷當前公司股價便宜還是貴的方法。

在本文中我們介紹了5種估值方法,分彆對應不同行業和盈利特征的企業。

除了比較簡單的相對估值法外,小夥伴們還可以在股進(2)的課程中學習到絕對估值法——通過計算相關增速數據來得出較為細緻買賣點。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