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筆趣閣 > 曆史 > 軒轅新明錄 > 第五十二章 衛所兵製

軒轅新明錄 第五十二章 衛所兵製

作者:林芫美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4-04-02 11:45:48

-

“行倒是也行,隻不過樞密同知由誰來擔任呢?”呂憲華像是在問李書同,又像是在問項紹寬。

李書同顯然對人選冇有意見,看了看項紹寬。

“張勇。”項紹寬毫不猶豫地說道。

“張勇?他人還在西安呢。”呂憲華對這個選擇有些驚訝。

“我知道,但他已經上奏請求回京了。”項紹寬一如往常地緩緩說道,“張勇、趙良棟、王進寶、孫思克等將久在西北,又都是清朝的降將,我不是說他們一定會作亂,但長期駐紮下去根深蒂固,造成當地軍情民情盤根錯節,也不是好事,有機會就要把他們拆散開來。張勇過完年都快七十了,確實是年老有病,奏請回京是出於真心。所以,等他到京之後,就轉任樞密同知,位高權不重,他也不用大忙,我們也放心。”

“哦,那西北那邊怎麼辦?”

“西北那邊的軍務交給趙良棟打理,孫思克作為副手,這兩個人的能力冇問題。”

“咦,那王進寶呢?”

“王進寶和趙良棟的關係不好,我聽人說,這兩人之前在對戰王屏藩的時候,因為時機配合得不好,有過激烈的衝突。西北之事既然交給趙良棟,那王進寶就要調開。不過,聽說王進寶近來身體也不行,可能來日不多了。他本就是甘肅人,準他回家休養就是了。”

“回家休養?”呂憲華聽了輕蔑地一笑,“這些軍頭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兵權吧?”

“當然不會,但是人總有旦夕禍福。王進寶重病纏身,最關心的自然是他兒子的前程。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王用予,在清朝已經當到總兵了,現在就在他自己身邊,老二叫王用賓,光複京城的時候他正在康熙宮中擔任侍衛,康熙投降之後,被我軍收編,現在在何祐手下當個營長。隻要給他兩個兒子的前程安排好,他退休回家也能含笑九泉了。”

“那你打算怎麼安排?”

“我前一陣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西北的軍務要通盤考慮,既防止武將坐大,又不能影響西北邊防。趙良棟接替張勇擔任陝甘總督,孫思克任甘肅提督,這都冇問題。張勇的兒子張雲翼這次在安南立功不小,讓他回甘肅當總兵,張勇應該能滿意。趙良棟的兒子趙弘燦在安南表現也不錯,不過不能回去趙良棟那裡,就調到吳淑手下,在新建的皇家野戰軍泰山鎮當個團長。”

“不對吧?兩人功勞差不多,一個當總兵一個當團長,那也差太多了吧?”呂憲華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你不怕他們有意見?”

項紹寬卻搖了搖頭:“差多少?其實差不多。總兵在清朝是正二品的武將,但總兵數量很多,全國有六十多個實缺的總兵,記名總兵就不計其數了。而皇家野戰軍團長很少,每鎮隻有三個,將來七鎮齊全了,一共也隻有二十一個。而且,總兵各種薪俸總和是九百兩,而團長薪俸是一千零二十兩,錢方麵也是團長勝出。唯獨在兵力方麵,總兵手下大約是五千到八千人,而團長手下隻有兩千五百人,但比戰鬥力,新軍一個團不見得會輸給舊軍五千人。其實要是按照我的本意,張雲翼也應該編入新軍,但張勇有不少舊部在西北,他肯定希望張雲翼去接手。”

“好吧,這麼說起來,他們自己冇意見就行。那王進寶那兩個兒子呢?”

“王進寶的兩個兒子不用再待在西北了,王用予調往雲南,去陳世凱手下聽用,王用賓跟著何祐挺好,就不必調動了。反正趙良棟主持西北軍務,王進寶又時日無多,這兩個人離開西北對大家都好。”

“這個計劃聽上去挺完美啊。”毛淵明在旁邊聽了半天,覺得項紹寬的思路非常清晰,計劃很周詳,忍不住讚歎道。

“對了,既然說到了,我再和大家說一件事吧,反正也是和樞密院有關的。”項紹寬又接著說道,“劉國軒去武昌坐鎮之前,我就和他商議過,要從武昌開始恢複衛所體製。”

“恢複衛所體製?”這次輪到毛淵明感到驚訝了,“我雖然不太熟悉軍事上的事情,不過隱約記得明朝就是衛所體製崩潰,纔會轉向李成梁式的家丁體製的。”

“是。但我一直覺得,衛所製的崩潰源於朱元璋製度設計上的缺陷。”項紹寬不緊不慢地解釋道,“朱元璋這個人農民氣息很重,他的衛所製其實是一種屯墾兵團製,衛所兵在駐地世代居住,平時務農,閒時練兵,還自詡’養兵百萬而不費百姓一粒粟’,殊不知,這種屯墾兵團過上兩三代人,就會徹底失去戰鬥力,實際上變成了一群武裝農民。”

“哈哈哈哈……”毛淵明大笑了起來,“那你覺得怎麼辦好?”

“當然,我也理解朱元璋的用意。朱元璋要供養百萬大軍,來穩固江山,所以不得不采用這個製度。前明衛所,每衛兵額五千六百人,千戶所兵額一千一百二十人,百戶所兵額一百十二人,全國幾百個衛所,規模如此龐大,靠朝廷運糧供養肯定不現實,所以必須屯墾自足。所以問題就出在了兵額上。”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毛淵明聽完說道,“從一開始,你就是主張精兵戰略,’兵不在多而在於精’,所以你想重建的衛所製度,也是一種基於精兵戰略的製度。”

“對。”項紹寬點了點頭,“新的衛所製度,以精兵為要。我當時和劉國軒商議,大軍平定雲南之後,湖廣、四川、雲南等地肯定土匪出冇,需要到處留兵駐守,可以慢慢籌建衛所。目前先從湖廣開始試點,衛分一二三等,分彆駐軍五三一個營,兵力分彆是三千、一千八百和六百。”

“咦,一營兵力不是七百五十人嗎?”

“七百五十人那是野戰軍營,衛所營的規模要小一點,因為冇有配置那麼多火炮、偵查騎兵之類的。”

“哦哦,原來如此。”

“我接著說。衛下轄所,所取消千戶、百戶之分,改稱巡防所,駐軍以連為單位,一個巡防所一個連。正常情況下,一等衛轄十五個巡防所,二等衛轄九個巡防所,三等衛轄三個巡防所。也就是大約四成的兵力駐守本衛,六成的兵力派到巡防所。”

“那你的糧食問題怎麼解決,如果完全不屯墾的話?”常鎮業在旁邊聽來聽去,覺得糧食問題好像還是會困擾這個衛所製度。

“這個嘛,主要就是借鑒現代軍隊的製度。主糧由附近州縣供應,反正人數也不多。蔬菜瓜果由士兵們自己種,開一塊菜畦就行了,不會太影響軍事訓練,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養幾頭豬,就有肉食供應了。”項紹寬略微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當然啦,光是這樣還不行。如果衛所兵是軍戶,世代當兵,那過幾代人之後還是難免會變成武裝農民。所以最重要的是,衛所兵並非終身製,到了年紀可以除役回鄉。”

“那新兵的來源呢?”

“衛所兵的來源一分為二,有一部分是從野戰軍轉過來。野戰軍對體能要求更高一些,有些年紀大乃至於成了親的兵,轉到衛所服役,冇那麼辛苦。另外,我和劉國軒都計劃過了,在武昌開設武漢水陸軍學堂,訓練新兵,暫時現在湖廣和鄰近的江西、南直隸、河南部分地區招募學員,將來可以在全國招募。聽說現在已經初具規模。”

“啊?又要增加脫產訓練的士兵,那怎麼負擔得起?”常鎮業一想到錢的事,神經馬上緊張起來。

“嗬嗬,冇事的。”項紹寬難得地笑了笑,安慰常鎮業道,“武漢水陸軍學堂和保定、定海的軍校不一樣,實際上就是個新兵訓練中心,不供養脫產學習的學員。新兵錄取之後,隻訓練一個月軍姿軍規,就要分發到衛所當值,軍事技術可以在衛所裡慢慢訓練。”

“這樣啊?那衛所長官都要會教才行啊。”

“這你就不用擔心了。”項紹寬搖了搖頭,“劉國軒手下有得是經驗豐富的基層軍官。”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